-
-
字大
-
字小
锡林浩特市打造全盟唯一一所十五年一贯制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助力“折翼天使”逐梦飞翔。近年来,锡林浩特市着眼特殊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发展,立足当地实际,按照“补偿缺陷,成就未来”的办学目标,持续推动特殊教育在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更高水平上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让全盟更多特殊少年儿童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为特殊少年儿童成长创造更好的教育条件。
一是普特融合实现特殊教育硬托底。始终将特殊教育优质普惠发展作为教育公平的托底工程,以“最有益于儿童发展”为原则,投入资金上亿元,打造全盟唯一一所集听障、智障、视障、自闭症等多类残障儿童、少年接受学前康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的十五年一贯寄宿制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2010年3月,新校址正式投入使用,占地面积28230平方米,主要建设综合教学楼、风雨操场、食堂宿舍、康复实训综合楼、多功能活动厅、手工艺教室等场所。2023 年 3月,全盟首所普特融合幼儿园锡林浩特市特殊教育学校融合幼儿园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全盟特殊教育事业普惠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有效填补了全盟特殊教育学校在学前教育的空白。截至目前,学校现有教职工134人,教学班29个,在校生356人,全市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3.75%以上。先后被授予“全国青少年校园冰雪运动特色校”“锡林郭勒盟标准化学校”“锡林郭勒盟残疾人之家”等荣誉称号。
二是技教同步探索特殊教育新路径。围绕“三突出”教育远景规划,即突出校园文化、突出教师培养、突出学生特长,最大限度撑起特殊群体健康成长“保护伞”,促进特殊儿童最优发展。打造校园文化墙8面,张贴文化标语34条,制作文化展板100余块,开垦荒地1000平方米,师生共种蔬菜、花卉等植作物10余种,创建生态文明校园环境。选派教师赴北京、上海、西安等地培训,狠抓教育教学质量、教科研水平和校本课程创新,打造复合型高素质教师队伍。截至目前,专业课题成功通过结题评审27项,被评为盟级优秀课题1项;立项在研课题17项,首次立项国家级课题1项。创设陶艺手工艺工作室、创客机器人工作室、宁锦艺术团等特色特长课程,构建培养生存意识和生存能力为核心的特殊教育体系。学校宁锦艺术团演绎的《感恩歌》荣获第十一届世界合唱比赛民谣组铜奖,体育组先后荣获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届中国残疾人冰雪运动季”旱地冰壶比赛优秀奖、2021年全区听力残疾人旱地冰壶比赛第四名,并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参加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八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旱地冰壶比赛;学校足球队在2023年国际特殊奥林匹克融合学校足球赛中荣获亚军。新奇乐创客小组的作品和在校生美术作品也多次在内蒙古自治区和盟市两级获奖。
三是康教融合涵养特殊教育新动能。秉承“让每一位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孩子幸福成长”的理念,致力于建构特殊教育全面育人体系,助力特殊少年儿童回归正常生活。政企合作投资29.72万元,打造全市首家定点少年儿童康复机构,为全盟120余名特殊儿童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康复治疗服务,提高残疾少年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让更多特殊少年儿童家庭重燃希望,更好地融入社会。盟、市两级残联联合打造集专业康复、农疗牧疗、残健融合、儿童研学、康复旅游相融合的康养农场,依托锡林浩特市白音锡勒牧场现有疗愈设施设备,探索“康、疗、健、研、游”一体化残疾人康复新模式,带动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基地、残疾人文化旅游阵地以及当地牧场协同融合发展。目前,康养农场主蒙古包已开始建设,第一期研学班已成功举办,百余名特殊儿童体验了以农疗、牧疗、生态疗为主的“三疗”项目课程,课程体验效果得到了现场家长的广泛认可和高度好评。
来源:锡林浩特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