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字大
-
字小
2021年12月2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做好2022年春运疫情防控工作;决定延续实施部分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确定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和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的措施。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离不开乡村教育的振兴,乡村教育的振兴,关键在人,核心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锡盟教育局聚焦我盟乡村教育实际,坚持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找准突破口,抓住关键点,创新机制,坚持“四个突破”,全面提升“四力”,为加快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为推进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活力。
一、在教师待遇上求突破,提升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为吸引激励更多优秀教师到乡村学校从教,缓解乡村教师队伍不稳定问题,着力推动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实施工作。盟行署印发《锡林郭勒盟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办法》,明确将全盟苏木乡镇学校中小学(幼儿园)在编在岗教职工及财政承担工资的公开招聘非编在岗教职工、服务期内特岗教师,下派至乡镇中小学长期支教教师(支教期限满一学年),交流轮岗到乡镇中小学(幼儿园)的校长(园长)和教师,下派到乡镇幼儿园的教职工(含财政承担工资的公开招聘非编在岗教职工)纳入补助范围,全盟农村牧区学校、幼儿园700余名教师享受每月800元(每年按10个月计发)生活补贴政策。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的实施将进一步调动乡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有效促进乡村教师队伍的稳定和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向农村牧区学校倾斜,对长期在乡村和艰苦边远地区从教教师,在职称评审放宽条件,不断增强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切实提高乡村教师从教获得感、幸福感。
二、在拓展师资补充渠道上求突破,提升乡村教师供给力。建立党委、政府统揽,教育部门牵头,编办、财政、人社等部门协同配合的教师队伍补充机制。一是对乡村教师短缺情况进行摸底,结合乡村学校实际需求,优先保障乡镇学校教职工编制,通过院校招聘、特岗教师招聘等多种形式为乡村学校补充配齐教师,2021年通过院校招聘已为乡村学校招聘教师14名,招聘自治区特岗教师28名,不断优化了乡村教师队伍结构。二是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轮岗,组织骨干教师在城乡学校之间、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交流轮岗,年内从城区学校交流到乡村学校的教师共计 28人。
三、在优化教师养成上求突破,提升乡村教师保障力。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扎实推进中小学骨干教师培养计划。一是建立完善全盟中小学(幼儿园)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培养和选拔制度,向农村牧区学校教师倾斜。二是鼓励乡村教师在职学习深造,提高学历层次。全盟农村牧区小学专任教师本科以上比例达全盟农牧区教师总数的66%,比2020年度提高6个百分点。三是统筹国家、自治区、盟、旗县各类培训项目,完善分层、分类、分科培训机制,通过网络研修、送培下乡、专家指导、乡村教师访名校、教师工作坊、校本研修等形式丰富的培训模式和内容,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提升乡村教师专业素养和学科教学能力。年内派出乡村教师74人分别赴北京、四川、成都、呼市、鄂尔多斯、赤峰、通辽、乌兰察布等地参加培训。四是开展全盟“名师、名校长”工程,建立盟级名师工作室27个、名校长工作室4个,吸收乡村教师作为成员,充分发挥名师、名校长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引领中青年骨干教师、校长专业成长以及薄弱学校学科提升。
四、在抢抓京蒙协作机遇上求突破,提升乡村教师发展力。紧紧抓住京蒙扶贫协作的有利时机,主动对接,借助北京地区教育资源优势,聚焦实际需求,积极推动深度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今年以来,盟教育局和各旗县累计选派教师329人次深入北京市各教育院校、中小学和幼儿园进行跟岗学习、挂职锻炼和观摩研修,在开拓教师视野,转变教育观念的同时,有效提升了贫困地区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二是针对锡盟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盟教育局与北京市昌平区教委继续签定双方职业教育合作框架协议,积极谋划对接合作项目,搭建项目平台,推动与北京地区在师资交流培训、职业教育发展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等方面深度合作。截至目前,与北京昌平职业学校合作举办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培训、教师教法能力提升高级研修培训、“影子工程”培训、学生强化培训、两期培训师及一期班主任培训,参训人员199人。三是北京地区选派优秀校长、骨干教师、教研员39人到旗县提供支持和帮助,充分发挥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教研员为全盟小学统编语文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四是在京蒙协作项目的支持带动下,京锡两地的校际间交流合作不断深入,学校之间通过结对帮扶的形式开展了全方位的交流合作。正镶白旗8所民族语言授课学校与大兴区8所学校签订了五年“手拉手”结对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