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字大
-
字小
5月份是民族政策宣传月,9月份是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
【编者按】近年来,锡林郭勒盟教育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焦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和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牢记“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持续学习宣传贯彻新时代党的民族理论政策,认真落实在大中小学校(幼儿园)全面深入持久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工作任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教书育人各环节。
锡林浩特市油田学校:“四力”协同,持续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锡林浩特市油田学校以抓好课堂教学、开创特色讲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组织实践活动等四个方面为着力点,绘就各民族师生共教共学、互促互融的生动画卷。
一、夯实课堂教学主渠道,增强聚合力
一是发挥思政课堂主阵地作用。学校思政课教师对义务教育全学段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体系进行全面梳理,深入挖掘教材中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例如小学《我们生活的地方》《我们的国土》、初中《公民义务》《延续文化血脉》等章节,通过具体教学,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然而然融入思政课教育教学全过程。二是发挥小初一体化办学优势。锡林浩特市油田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成立思政教师工作室,制定小初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教研方案,把“全程贯穿”与“学段差异”相结合,做到横向联系、纵向贯通,融入思政课义务教育全学段。三是发挥课程思政育人功能。学校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调动各学科教师深度挖掘学科思政元素,开展思政课与语文、历史、地理、音乐等多学科融合教学,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机融入各学科的教育教学过程。
二、打造思政特色讲堂,增强影响力
学校开设四个讲堂,由思政课教师担任主讲人,从不同层面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面向小学生,开设“红领巾讲堂”,用好《中华民族大团结读本》,思政课教师通过案例、故事,用浅显生动的语言进行宣讲,引导学生增强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面向初中学生,开设“青年讲堂”,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采用线下现场教学+线上网络教学的方式,开展“五史”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等主题宣讲。开设“法治讲堂”和“道德讲堂”,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的学习宣讲,进一步加强民族法治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华美德。
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自信力
学校结合办学特色,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是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学校已坚持经典诵读20余年,各班级通过每日晨读和课前五分钟进行经典诵读;开设校本课程,举办经典诵读展示活动,定期推出“中华经典诵读”展播,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深浸润广大师生。二是开展传统文化月主题活动,每学期选择一个传统节日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主题活动,例如围绕“冬至传统文化月”开展主题班(团队)会、古诗词创作、学科融合教学比赛、诗词配画、书法比赛等活动,让全校师生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增强文化自信。
四、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增强感染力
学校每学期举办“行走的思政课”主题实践活动。一是带领学生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博物馆等场所,开展有形有感有效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二是在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在清明节、烈士纪念日徒步到烈士陵园,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烈,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弘扬民族精神。
下一步,学校将持续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特色教育,不断探索走进师生心灵的教育形式,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走深走实。